交通运输专业始建于1960年的林业机械运用与修理,1985年调整为汽车运用工程(国内首批),1997年更名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1999年设置交通运输专业。2008年交通运输与交通工程专业联合成立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12年入选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

2021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基于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智能、平安、绿色”发展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交通运输、机电、管理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道路运输系统规划及运营管理、汽车技术性能与状态评价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富有远大理想、科学素养、人文情怀、生态意识、创新精神并勇于实践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能在道路运输及相关领域胜任运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客货运营组织与管理、在用汽车技术升级与管理等技术与管理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交通运输工程学、智能运输系统、运输组织学、交通运筹学、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港站及枢纽、交通运输数据分析、运输经济学、汽车运用工程学、汽车构造、汽车性能测试与评价、运输企业经营与管理等。
专业特色课程:道路运输前沿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低空经济、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集装箱与多式联运、交通运输地理信息系统、交通运输系统仿真、交通运输机器学习应用、交通运输AI Agent应用开发、共享交通概论等。
建设条件:交通运输专业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交通运输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发展,依托国家级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平台及省级汽车运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建设。建有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基地、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基地,拥有汽车构造与性能测试、智能运输组织等专业实验室。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建有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在线课程等。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完成横向课题6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6本,获专利授权百余项,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三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二等奖、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




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基地
学生成果:本科生陆续斩获全国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二等奖、江苏省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二/三等奖、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二/三等奖、Mathorcup数学建模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空间信息技术大赛二/三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龙鼎奖江苏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三等奖等国际/国家级奖项。近三年学生完成实践创新项目50多项,学科竞赛获奖50多项,专利授权60多件,发表论文50多篇,1位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二等奖,1篇被交通领域顶级国际会议TRB会议(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录用,本科生参加江苏高校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短期项目等。
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协议就业率为100%,约37%的毕业生进入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长安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企业、新能源汽车制造及测试评估、运输车辆性能测试与评估分析、交通事故分析及查勘定损等岗位工作。如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长江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扬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南京华瑞德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上海中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西藏阿里地区交通运输局、张家港交通工程建设服务中心、沭阳交通运输局、南宁市江南区发展与改革局等单位。


本科生赴美国华盛顿参加交通领域顶级国际会议TRB会议


本科生参加江苏高校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短期项目




本科生参加各类比赛现场照片






部分获奖证书与专利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