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枝漫舞千堆雪,粉瓣轻扬万点星。为推动党建和特色文化建设,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2025年3月22日下午,我院交通工程系党支部在南京林业大学(新庄校区)顺利举办群“樱”荟萃主题党日暨交通学科人才培养座谈会。
学院党委书记林松涛、院长徐晓美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赵莉、副院长盛玉刚副教授、学院教师共同参加活动。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惠先宝;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教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过秀成教授、港口航道工程系主任徐宿东教授、院长助理蒲自源教授,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吴中教授,金陵科技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李铭教授,东南大学党委办公室周润瑄;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樊钧,江苏至善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佳,江苏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晓,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副院长陈玥,江苏省招标中心有限公司处长江涧,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惠煌受邀参加活动。
参与本次活动的研究团队有: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都市空间运输规划研究中心(过秀成教授BLUESKY工作室)、复杂交通网络研究中心(刘志远教授TLab课题组)、河流海洋研究中心(徐宿东教授课题组)、智慧交通与空间信息系蒲自源教授课题组,河海大学交通运输研究团队,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研究团队,南京林业大学交通运输研究团队。
群“樱”荟萃谋新篇,“花”式育人展华章。活动伊始,各嘉宾及团队成员在我校教五楼阶梯教室集合。

林松涛书记致开幕辞,表示本次活动以樱花为媒,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人才强国”精神,探索创新“花”式育人路径,汇聚政产学研合力,培育交通科技人才,号召师生以“青春向绿”的担当投身交通强国建设,绘就“聚木成森、育才成林”的教育图景。
春回金陵樱花粉,三月南林党建红。全体嘉宾及各团队成员齐聚老图书馆门口合影留念,以樱花为幕、以春意为景,定格这场“政产学研”同频共振的珍贵瞬间。

本次活动设计了赏樱旅游册和精美纪念品,设有樱花解说员和摄影师;自由赏樱环节,各团队成员沿着樱花大道漫步观赏,记录美好时刻,春日美景尽收眼底。
赏樱活动后,在阶梯教室评选出“最美单人照”、“最佳创意照”、“最美樱花照”和“最美团队合照”,并颁发纪念奖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适应交通强国建设对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的需求,各位嘉宾老师齐聚老图书馆413会议室,共话南林交通学科人才培养,朱震军副教授主持会议。
徐晓美院长为人才培养座谈会致辞,围绕学院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现状展开介绍。徐院长指出,南林交通学科发展需紧跟时代步伐,聚焦新兴领域,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将系统协同的科研规划融入学科高质量建设。预祝座谈会圆满开展,期待专家领导建言献策,共探人才培养新路径。

韩宝睿副教授作专题汇报,系统介绍南林交通学科各研究方向的主要成果,展望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
土建类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迫切需要校企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与会专家领导就“土建类收缩背景下人才新需求与培养方案”、“企业与高校合作方向”等主题展开研讨。
惠先宝副厅长对本次座谈会表示充分认可,结合交通人才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强调把握行业变革机遇,着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能够有效转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复合型人才,为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杨涛董事长建议调整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发挥企业实践指导作用,共同为交通事业发展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过秀成教授提出“刀刃向内”的学科专业改革模式,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差异化、个性化的多学科融合模式,解决转型阶段的结构性矛盾;构建“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能力达成、价值塑造和终身发展,实现科研、学术和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与会高校教师、企业领导聚焦学科数字化转型与应用场景发掘,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各方一致认为,在学科转型背景下,需着重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系统部署政产学研多方资源,构建生态型交通运输研究团队。

本次活动以党建为引领,促进了政产学研多团队深度交流,对于推动南林交通学科创新发展,构建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协同共育体系,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链融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