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受疫情影响,全国各高校的寒假均予以延长。在各方努力下,我校于2月17日开启“线上”工作,建立“云课堂”,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交通院学工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与教学人员同步恢复工作,通过“云打卡”、“云督促”、“云交流”“云陪伴”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络,保证工作时长,保质保量解答学生疑难困惑,助力我院学生考研、出国、就业创业等工作正常进行。
一、“云”打卡——建立沟通的桥梁
为了防止大家在家期间,养成不良的作息,大三年级辅导员王琪根据同学们的就业意向分类组建了四个QQ群,邀请同学们进群每天打卡。自建群至今,每天从清晨六点开始,就有人陆续开始打卡,即使是周末,也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能够坚持打卡,每日云打卡共同学习的措施帮助大家逐渐养成了在家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

对于打卡跟不上节奏的同学,及时私下找他们进行谈话,发现并解决问题,争取实现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同时,分类群也方便了王老师对大家进行更加精准的资料、讲座推送,除了完成学校规定动作之外,每天帮助同学们搜集学习资料、筛选学习方法、分享管理时间软件和加油打气鸡汤,以及深度好文好片,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云”监督——停课不停学
假期里,辅导员即便见不到同学们,监督一刻也不能放松,旁听网课、每天统计出勤率、统计同学们对于网课的意见建议,唐飞老师负责将每日情况汇总逐级上报,做好同学们和专业课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学相长不仅可以在课堂里实现,在网络世界也可发生。
针对大家的期末考试成绩,各年级辅导员提醒班主任对成绩下滑甚至挂科同学进行监督指导,同时私信这些同学提醒他们尽快复习应对开学之初的补考。

除了依托“辅导员+班主任+班长+班委+舍长”的网格化管理开展工作,副书记、副院长徐登伟对于院内各社团工作的如期开展也作出了具体要求。我院学生会按照“网上开学”时间开启工作,动员各部门根据疫情防控、居家学习引导、就业指导、3.15消费日等热点内容策划了多个活动,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和效果。
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我院学生会在2月24日——3月1日推出了第一期“七天养成者联盟”活动,呼吁同学们利用居家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并进行线上的七天打卡,讲述一天的趣事、分享爱好的事物、坚持一个良好的习惯等。通过活动,引导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活动结束后,将截图打包发给主页君,主页君审核通过后完成PU加分。根据PU平台统计,此次活动报名人数为239人次,成功参与人数为160人次,相较于日常开展的线下活动,效果及规模都可称良好。该活动不仅加强了对于学生在线学习的监督、对于在线课程学习效果的跟踪,也让同学们互相分享了日常生活,紧密了大家的联系,还原交通院大家庭的温馨,也让学生会的同学们对于线上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思考。
三、“云”交流——求职升学不耽误

假期里,毕业班年级辅导员方杰锋老师多次召开线上会议,指导学生做好关于考研复试、求职创业的准备工作。对于考研学生,仔细统计考研分数,并进行一对一回访,根据预判叮嘱有望过线的同学积极复习准备复试,对于分数浮动在复试线的同学,帮助他们寻找中意的调剂院校,争取让每位过线的同学都能有学上;为引导大家积极面对就业,方老师多元化、多方式的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渠道,统计意向并精准服务,鼓励学生多投递简历,多参加线上招聘会,不浪费任何一个机会。学院各位老师也主动关心,了解瓶颈,共同寻求校友资源,为学生牵线搭桥。
四、“云”陪伴——传递正能量共抗疫情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人员,自疫情爆发以来,学工团队身体力行做疫情防控的坚定贯彻者,把握意识形态,传播正能量。全院学生实行每日报送平安制度,逐级上传,实时把握学生身体状况,摸牌学生动态,对于所在地流动的学生,加强家校联络,确保学生安全。
同时,注重情感关怀与心理疏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与疫情抗争。徐依阳老师结合抗击疫情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交流思想,制作原创视频作品,切身感悟“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担当青年大学生的责任。 
